国内的硬件环境到底如何?
做硬件的难度在于电路设计,但那是芯片工程师的事情。而板级的应用,都是在芯片公司的设计指导下完成,留给硬件工程师都是比较简单,普通硬件工资难以超过两万。但是培养一名成熟的硬件工程师成本又很高,想真正上手硬件,只能进企业实打实地干,否则个人是很难去量产电路板,连接设备实验,经验、技术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国内做硬件开发的公司企业较少,硬件投入大,周期长,没有互联网圈钱快,一点点bug就能让整个系统崩塌,创新产品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袭,产品成熟后,行业内又有无穷无尽的价格战。做硬件开发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短期很难在硬件上做出什么成就。
硬件工程师的市场需求远远小于软件工程师。职位的工资高低往往取决于该职位的市场价值,而市场价值又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一个部门几十号人,硬件工程师的数量基本都是个位数,其他都是软件工程师。一个项目,会分配若干位软件工程师,但硬件工程师可能就只一位,承担所有模块。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系统问题首先会反馈给软件工程师,当排查到可能是硬件问题时,绝大多数的硬件工程师是无法独立排查问题,一般都是软件主导调试问题,硬件负责配合测试。
板级硬件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东西都集成化,模块化了,没有硬件工程师太多发挥创造的空间。几乎所有的芯片原厂都会提供全套参考设计,也就是可以抄作业,抄好作业甚至还可以请芯片原厂检查一下作业。一旦作业完成之后,硬件工程师的活就剩下日常打杂,失效分析,产线故障处理,配合软件调试软件之类,再也没有设计与创作的空间。一个产品上市如果需要持续的硬件设计改进,说明这个产品的硬件设计一开始就出问题了,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而对软件而言,无论什么阶段,都可以持续改进,提高创新。说不定,还能引出一点新问题出来,大不了后续来个OTA升级修复就得了,可这些工作都需要软件工程师去干。
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软件工程师可发挥的空间远远大于硬件工程师。而硬件工程师,一旦方案最终确定,就稳定了。
但如果软硬兼施,既能写的一手好代码,又能了解底层硬件的工作原理,那就是一名合格的嵌入式开发工程师,门槛比互联网稍高,依赖经验的培养,工作越久越吃香。
相比于纯硬件,嵌入式开发工程师中年危机相对要低得多,因为这样的人才比较稀缺,所以竞争相对较小,薪资也较高。刚入行时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会了以后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再说说芯片设计工程师,技术难度大的职位。工资待遇远超同行业的普通硬件工程师。但仍然比互联网那些软件工程师要低。搞互联网软件的人虽然多,但互联网公司的软件迭代快,软件需求更是多得多得多。互联网公司赚钱的规模效应远比芯片公司的规模效应大。
而我们公司就是属于中间的嵌入式开发,软硬件都会,给许多公司做过方案开发,没有做推广的时间都在给客户搞开发。有十几年的开发经验,公司也不乏大牛级别的人物,所以有嵌入式开发的单子,尽管砸来。我们是深圳市云涛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