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好看的教堂分享
五年前的今天,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教堂塔尖倒塌,建筑物被严重摧毁。五年过去了,受疫情影响,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一度搁置,但也在奥运会前夕加快了速度。火灾让许多到过巴黎圣母院的旅行者感叹,也使还未去过巴黎的游人惋惜。其实,在岭南有一座教堂,同样为法国人设计并主持建造,虽历经磨难,却仍被保存至今。
失火前的巴黎圣母院
图片来源:
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双塔造型
图片来源:
这座教堂就是广州市一德路的圣心大教堂,因为通体用花岗岩石砌成,所以也被叫做“石室”。圣心大教堂高58.5米,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也是与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和科隆大教堂齐名的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还是华南及东南亚最大的石质结构天主教建筑。
广州圣心大教堂雄姿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
说起圣心大教堂的历史,对广州来说既是耻辱,也是荣耀。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破广州,战争中两广总督行署被夷为平地。这块地皮被罗马教廷两广教区的传教士明稽章看中,迫于法国人压力,1861年《北京条约》后该块地皮被划给明稽章修建教堂,教堂于当年动工,因在6月18日圣心瞻礼日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为圣心大教堂。教堂历时25年后于1888年竣工,总耗资五十万法郎,由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提供。
现在的圣心大教堂前街两旁为商业用房
图片来源:
教堂一层门框上部的柱线与尖拱肋
图片来源:
之所以花费二十多年时间,是因为修建过程中不断遭到抗法入侵的本地人阻挠和抵制,但和上文提到的其他三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的修建时间比起来,已经算是最快的了。建成后的圣心大教堂还经历过抗战和文革两次破坏:抗战中被日军飞机撞击并震碎了部分彩色玻璃,文革中则损失了油画、剩余彩色玻璃、经书和排水口等。改革开放后,经过历次修复,基本恢复了本来的面貌,并落实了宗教政策,圣心大教堂重新开放后又成为宗教场所。
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的圣心大教堂
图片来源:
圣心大教堂现存教堂、主教府和颐铎堂。教堂坐北朝南,三层结构,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底层为三个尖拱券门,二层中间为石头镂空雕刻的圆形玫瑰窗。三层为钟楼,现仅存西塔一面时钟,东西各一座八角尖塔,象征皈依天主而升向天堂。一直有说法圣心大教堂是仿巴黎圣母院设计,但其实巴黎圣克洛蒂尔德教堂才是它的原型。1864年法国教会专门邀请VONUTRIN和HUMBERT两位建筑师主持设计和修建圣心大教堂,但实际的现场指挥是广东揭西的客家人石匠蔡孝,所以当你看到教堂中掺杂的中国元素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中式狮子造型的出水口、广东大阶砖地板、门上的粤式木雕以及用来代替水泥的中国土法糯米桐油……
圣心大教堂侧立面
图片来源:
中式狮子造型的出水口
图片来源:
在圣心大教堂土动工时的奠基典礼上,明稽章专门从罗马和耶路撒冷运来一公斤泥土,表达天主教创于东方的耶路撒冷,兴于西方的罗马。现在教堂东侧墙角下“JERUSALEM1863”和西侧墙角下的“ROME1863”刻字仍在。
圣心大教堂的外立面
图片来源:
教堂东侧墙角下的“JERUSALEM1863”
图片来源:
教堂内部由镶嵌深色七彩玻璃的窗户引入散射的自然光,使室内柔和的光线形成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用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窗烘托氛围是哥特式教堂的特点之一。圣心大教堂的玻璃窗经抗战和文革两次浩劫几乎全被摧毁,在1980年的维修中,囿于经费有限,仅用了普通玻璃。而在2004至2006年的大修中,则更换了从菲律宾定制的玻璃,光这98扇特殊玻璃就花费430万元。
教堂内部的深色七彩玻璃窗户
图片来源:
柔和的光线和庄严的气氛
图片来源:
目前圣心大教堂每天都有弥撒,周一至周五早晚各有两场,周六早上有两场,周日上午有三场。普通游客可免费参观,开放时间为早上七点至下午五点半。入内参观须衣着得体,着短裤和拖鞋者禁止进入,上身暴露者须配合工作人员用现场提供的披肩遮挡。
圣心大教堂夜景
圣心大教堂直插天空的尖顶
这样一座绝无仅有的教堂,既是广州这座华南首邑的文化地标,又是超越中西的建筑绝响,你是否会将它列入你的旅行目的地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