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首次!最新消息曝出,乌克兰爆发大规模反泽示威,事情不简单
近期,据北晚在线报道,基辅独立广场聚集数千民众抗议,现场画面由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曝光。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基辅首次出现如此规模的民众示威活动。
泽连斯基(资料图)
抗议人群高举 “停止腐败”“保护我们的家人” 等标语,部分民众与维持秩序的军警发生短暂推搡。从现场视频可见,参与者涵盖不同年龄层,既有身着旧军装的老兵,也有抱着孩子的母亲。他们的诉求集中指向两点:反对政府近期签署的反腐机构改革法案,要求停止不合理的征兵政策。广场周边的商铺提前关闭了卷帘门,部分地铁站点临时调整了运营路线,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息。一些示威者还带来了自制的横幅,上面用俄语和乌克兰语写着 “我们要和平,不要谎言”,这在冲突持续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
泽连斯基政府 7 月中旬签署的《国家预防腐败局职能调整法案》引发广泛争议。该法案将反腐机构的财务审查权限转移至总统办公室直接管辖的部门,同时简化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公示流程。乌克兰前总检察长鲁坚科公开表示,这一调整使反腐监督体系失去独立性,相当于 “拆除了权力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火墙”。民间反腐组织 “透明乌克兰” 统计显示,法案公布后,已有 12 名地区行政长官的财产申报信息从公开数据库中移除。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内部也出现分歧,30 名议员联合发表声明,称该法案 “可能为权力寻租打开方便之门”,并呼吁泽连斯基重新考虑法案的实施。
展开全文
泽连斯基(资料图)
经济民生的持续恶化让民众忍耐力逼近临界点。冲突爆发至今,乌克兰 GDP 累计缩减近 40%,货币格里夫纳对美元汇率较战前下跌 62%。基辅面包价格较三年前上涨 3.8 倍,普通家庭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比从 25% 升至 58%。黑海港口封锁导致粮食出口量仅为战前的 37%,农业出口收入减少直接影响了 400 万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指出,乌克兰当前贫困人口比例已达 71%,较冲突前上升 53 个百分点。基辅居民奥莱娜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丈夫原本在一家农机厂工作,现在工厂被炸了,他只能去做零工,每天挣的钱连买一公斤肉都不够。” 这样的情况在基辅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家庭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
征兵制度的混乱成为点燃民怨的导火索。乌克兰国防部数据显示,现有征兵年龄上限已从 60 岁提升至 65 岁,今年上半年征召的新兵中,45 岁以上者占比达 31%。前线士兵接受采访时透露,新兵平均训练时间从战前的 12 周压缩至 18 天,部分部队甚至出现 “拿起武器就上战场” 的情况。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显示,西部利沃夫州征兵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商场强行拖拽适龄男子,此类事件本月已被曝光 27 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征兵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是按上级要求行事,“上面给的征兵指标越来越高,我们只能想各种办法完成”。而对于被征召的士兵家属来说,每一次离别都可能是永别,这种恐惧和不安逐渐转化为对政府的不满。
内部矛盾公开化的同时,外部援助也出现变数。美国国会近期搁置了 240 亿美元的对乌援助法案,参众两院均表示需 “重新评估援助效率”。欧盟承诺的 500 亿欧元经济援助中,仅 120 亿欧元到位,剩余部分因部分成员国反对而延迟拨付。更关键的是,德国宣布将原定交付的 “豹 2” 坦克数量从 18 辆削减至 8 辆,法国也推迟了 “凯撒” 自行火炮的交付时间。有分析认为,美欧对乌援助态度的转变,与乌克兰国内的腐败问题以及冲突的持久化有关,他们开始担心援助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也对乌克兰取胜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
普京(资料图)
面对内外压力,泽连斯基在 27 日的夜间讲话中首次承认 “部分政策需要调整”,但未提及具体措施。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季莫申科透露,政府正考虑成立 “民众对话委员会”,吸纳民间代表参与政策讨论。分析认为,此举意在缓和民众情绪,但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仍存疑问。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亚采纽克则趁机发声,呼吁泽连斯基政府 “立即停止错误政策,倾听民众声音”,并表示将在议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这场示威暴露的不仅是单一政策的争议,更是乌克兰社会对战争现状的集体焦虑。冲突进入僵持阶段,战场胜负之外,民心向背与社会稳定已成为影响局势走向的关键变量。国际社会持续关注,这场危机将如何重塑乌克兰的内部政治生态,又会对俄乌冲突的未来产生何种影响。对于乌克兰政府而言,如何在应对外部军事压力的同时,解决内部的民生和信任问题,将是接下来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渴望的不过是一份安稳的生活,无论是腐败还是无休止的征兵,都在不断消耗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