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评价少林寺商业化,少林寺新住持印乐法师到底什么来头?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07-30 5 0

本文来源:少林寺官网,大象新闻,河南商报,上游新闻,第一财经

7月29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

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经少林寺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赞成,并履行有关程序,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曾不评价少林寺商业化,少林寺新住持印乐法师到底什么来头?

印乐法师,到底是什么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释印乐,男,汉族,1966年7月生于河南桐柏。1982年在桐柏山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

曾不评价少林寺商业化,少林寺新住持印乐法师到底什么来头?

据洛阳白马寺官网资料:印乐大和尚,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法师俗姓尹,名清全。1966年7月生于河南桐柏。1982年在桐柏山象鼻子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1983年9月赴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后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寺僧伽培训班学习,1986年在中国佛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后任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当时正是拨乱反正,落实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之关键时期。在省宗教局、省佛协领导的带领下,印乐法师深入到基层搞调研工作,或协助政府作佛教徒思想工作,使自己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展开全文

曾不评价少林寺商业化,少林寺新住持印乐法师到底什么来头?

2003年10月,受河南省佛教协会委派,到洛阳白马寺主持工作。2005年11月1日,洛阳白马寺举行方丈升座庆典法会,印乐法师荣膺洛阳白马寺方丈,结束了洛阳白马寺长达八年的方丈缺位。

印乐法师在白马寺,做了很多事,让白马寺重现辉煌。

1、他主持完成了白马寺古建筑群的大规模修缮,让白马寺这个千年古刹重现庄严。

2、大规模整风,让僧团戒律重新规范起来,让白马寺的风气大为好转。

3、弘扬白马寺文化,创立“白马寺佛教文化研究会”。

4、做公益活动,大搞善举,帮助了很多灾区和贫困人员。

主张农禅并重

释印乐法师非常推崇“农禅并重”,意思就是和尚不能只念经,还得从事农业生产,自己养活自己。

印乐法师上任后,就带着白马寺的和尚们开荒种地,自给自足,把古代僧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老传统给延续了下来。

曾表示“不评价少林寺商业化”

2007年9月,印乐法师在接受《河南商报》采访的时候,被问及“少林寺依靠商业化运作,使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双赢,您有没有这样的打算”。

对此,印乐法师回答:“我不想评价少林寺,白马寺坚持按照佛教传统去做,更好地维护、保留、传承佛教传统、佛教文化。能听到游客说‘白马寺才像个寺庙样’这简单的评语,我们就很快乐,也就心安了。”

相关新闻

释永信四弟刘应彪失联

在释永信被官宣调查后,第一财经记者多次拨打释永信之弟刘应彪的电话,均提示“多次呼叫转移”。7月30日,第一财经致电少林书画院,工作人员称现在联系不上刘应彪,具体情况不清楚。

刘应彪是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的弟弟,法号释永胜。他曾以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少林书画院秘书长、国际少林寺(微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席、国际少林功夫研究会会长等身份见诸网络。

刘应彪在少林寺关联企业中担任过股东。目前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的公司中,只有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存续。刘应彪在欢喜地公司成立时就是股东,2022年退出,退出时持股比例为35%。

2015年,释永信曾因少林欢喜地负债400多万元,被举报者质疑转移资产。《南方都市报》2015年报道援引知情人透露:这个公司的运作由一名居士带领团队运营,实际为少林寺所有,少林无形资产公司作为一名股东替少林寺代持股份,剩下的股份由两自然人代持。本着代持股的自然人必须是与经营方无涉的原则,公司就让钱大梁和刘应彪持股。

知情人表示,由于刘应彪是释永信的弟弟,身份比较敏感,后来方丈的亲属全部退出少林寺相关岗位,刘应彪也就将股份转让给时任少林慈幼院院长释延洁,由释延洁代持,但释延洁没有任何股权权益。

刘应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作为释永信的弟弟,压力很大,做事处处都比别人小心。他说自己小时候去少林寺看哥哥,在少林寺短住时期对少林武术产生兴趣,就留下来习武。习武之外,刘应彪在书法上享有知名度。他对媒体说:“我的字香港明星有收藏,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海外少林寺文化中心亦有收藏。我主要擅长写佛、寿、禅、龙等字。”曾有媒体报道,刘应彪创作的“佛”字,被美国华人同乡会以七千美元收藏。

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公告:收到河南省佛教协会报来《关于注销释永信戒牒的报告》。根据有关规定,我会同意对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的戒牒予以注销。据澎湃新闻,7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官网“领导机构”栏目更新后显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永信的信息已被撤下。

如何才能当上住持?

爱国爱教是担任住持的首要条件。担任汉传佛教住持,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有较深的佛学造诣,品德服众,有较高威望;能够讲经说法、住持法务活动,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管理能力。

寺院住持的产生必须贯彻民主协商、选贤任能的原则,由该寺前任住持或该寺院民主管理组织提出人选;当地佛教协会对住持人选进行审查后,提交该寺院两序大众民主评议。

住持虽然不由政府直接任命,但人选必须经由佛教协会审核,并征得政府同意。住持人选经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获半数以上赞成,由寺院民主管理组织报当地佛教协会;当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再报送至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根据规定,佛教协会对住持人选作出任免或者对住持作出惩处决定前,应征求相应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

住持和方丈有什么区别?

住持与方丈虽常由一人兼任,但职责、地位和产生方式截然不同,体现了实体管理与精神象征的分野。

住持是寺院日常运转的核心管理者。在现行制度下,2024年版《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定义住持为"汉传佛教寺院主要教职",职责是"对外代表常住,对内统理大众"。具体包括弘法、行政、财务和人事等日常事务,例如组织僧众修行、处理寺院开支、协调外部关系。每个寺院都必须有住持,其产生方式由僧众集体推选,需结合资历和法力能力。住持不能横向管理其他寺院,仅负责单一寺院,类似于企业中的总经理或总裁,专注于运营执行。百丈怀海的改革奠定了这一角色,强调"安住护持佛法",确保寺院有序运转。

方丈则是精神权威的象征,地位高于住持。它不一定是独立职务,而是住持的尊称或衍生角色,通常由德高望重的住持兼任。方丈不参与日常管理,而是主持重大法会、传戒仪式,解答僧众修行疑问和佛经疑难,承担佛法传播与传承的核心任务。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院,而住持只能负责一个;方丈的产生需行政任命,可能享受行政级别待遇。在法规层面,2024年版办法未将"方丈"列为独立法律概念,仅视为住持的尊称。相比之下,道教中"方丈"地位更高:2020年《道教宫观主要教职任职办法》规定,方丈是宫观最高领导者,负责度世演法、弘扬道法、指导修持等,需中国道教协会核准并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而"住持"仅需地方道教协会审核,地位次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