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智能枢纽,察未来趋势|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的创新实践

Connor 欧意交易平台 2025-10-10 2 0

观智能枢纽,察未来趋势|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的创新实践

坐落于北京大兴区的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是集原材料仓储与物流分销于一体的大型物流枢纽,依托七个混合仓储库区,承担着年销售额近百亿元的货物收发、存储与管理任务。面对货物品类繁多、物流动线复杂等挑战,如何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与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驱动智能仓储系统向更高水平的精益化运营迈进,是施耐德电气持续探索的核心课题。

近日,物流技术与应用的记者实地探访了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并通过采访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业务EAE能力中心负责人区冰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物流北区总监李涛涛两位负责人,深入了解更多该中心的运营细节与创新实践。

行业新标杆的智能化实践

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以下简称“北京物流中心”)作为施耐德电气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项目二期的核心智能物流枢纽,自2023年5月起即分阶段投入运营,展现出规模化、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先进物流水平。该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其中二期扩建部分为12,000平方米。在项目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北京物流中心对收发业务流程及整体布局进行了系统优化,引入了单箱级多层穿梭车自动立体仓库技术,有效提升了仓储空间的存储能效。同时,通过应用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物流及仓储软件(EMET L&W)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成品及零件输送线的全流程绩效管理,实现了自动化仓库运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北京物流中心不仅夯实了施耐德电气区域物流枢纽的核心地位,也为施耐德电气在华北地区智能制造体系的高效发展与持续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迈向开放自动化,开创智慧物流新生态

在北京物流中心的智能化改造中,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凭借其开放架构与灵活配置特性,正在成为构建新一代物流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支撑平台。

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在北京物流中心构建起清晰的三层架构体系:底层由PLC、变频器、传感器等互联互通的智能硬件设备构成,负责采集数据与执行控制;中间层主要包括用于显示设备状态与进程指令的IPCs系统,以及承担边缘控制核心任务的EAE平台;顶层则聚焦于实现应用、分析与服务功能的WMS(仓库管理系统)和WCS(仓库控制系统)。这一分层架构使EAE能够全面支持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设备控制及边缘计算等多种功能,不仅具备高度的扩展性与灵活性,也能有效应对物流中心各类复杂的自动化运营需求。

展开全文

观智能枢纽,察未来趋势|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的创新实践

区冰华强调,EAE平台具备与WMS、WCS等IT层系统以及OT层设备的双向交互能力,能够实现数据无缝流动并与底层设备直接通信,无需依赖额外网关设备。这一特性既降低了系统复杂性与成本,也显著提升了数据交互效率,使EAE能够在实际运营中充分发挥IT与OT深度融合的关键价值。

通过推动IT与OT的深度融合,EAE平台为北京物流中心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系统化赋能。目前EAE已在物流中心的S2至S4库区实现了全场景覆盖,系统部署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20%,日均高效处理超过20,000箱货物的出入库输送任务,实现了100%的精准配送与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在冷冻设备行业的某智慧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中,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通过对自动化程序的模块化与标准化重构,大幅提升了程序的可复用性与系统互操作性,应用程序开发时间缩短60%,与IT系统接口相关的开发工作量更是节约了近80%,充分体现了EAE在跨行业场景中的高效适应性与工程价值。在实际运营中,EAE平台展现出卓越的可靠性,其运行稳定性高达99%,运维效率可提升30%,切实为企业构建全链路智能工厂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北京物流中心还部署了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物流及仓储软件(EMET L&W)。EMET作为一款高度可扩展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起覆盖设计、实施到运营全周期的“数字镜像”,实现从空间布局到作业流程的高精度仿真与多方案验证。其智能分析模块能自动生成包含库容利用率、周转效率等关键指标的决策报表,为运维优化提供量化依据。凭借EMET L&W在仓储配比与物流动线上的持续优化,北京物流中心最终实现了库容利用率提升8%、物料周转效率提高15%、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1%、全流程作业效率提升14%的量化改进,成功打造出可复制的智能仓储精益运营实践范本。

观智能枢纽,察未来趋势|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的创新实践

李涛涛强调了仿真设计的重要性:“凭借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与EMET L&W数字孪生软件的无缝集成,我们得以在实施前通过三维虚拟模型验证输送线及整个仓储流程的自动化程序,从而提前规避风险、优化方案。”

拥抱AI变革,驱动物流升级新未来

近年来,人工智能AI与自动化技术的一体化协同,助力企业实现了从“机械执行”到“智能决策”的跨越。AI为自动化系统赋予了更加智慧的“大脑”,共同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潜能。

在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AI与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智能高效的物流运营体系,不仅实现了物流流程的精准自动化,更以数据驱动决策,全面提升中心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可靠性。物流中心通过集成AI算法与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物流及仓储软件(EMET L&W),持续优化仓储策略,提升库容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同时,AI视觉识别技术在安全管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码垛区与自动仓内部署具备人形识别能力的智能摄像头,可实时感知人员靠近并自动触发设备停机,结合物理安全锁等传统措施,为现场维护与检修作业增添智能防护层。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表示:“数字化是实现供应链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自身供应链转型升级中,施耐德电气积极应用自有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实践示范。”

北京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转,正是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通过数字化开发设计与运营系统的深度融合,北京物流中心实现了100%精准配送与全流程可追溯的突破,推动了运营效率的整体质变,为物流行业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的精益运营新阶段树立了现实典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