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要被美国换掉?白宫已在找继任者,基辅抗议不断 + 前线失利,乌克兰陷入绝境?
深秋的基辅街头,抗议者举着“泽连斯基是罪犯”的标语,将总统府前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就在几公里外,俄军小分队正与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市的废墟间展开巷战。这场持续了近四年的冲突,此刻正迎来一个危险的转折点——而引爆它的不是俄罗斯的导弹,却是一桩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能源腐败丑闻。
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的调查人员恐怕自己都没料到,他们耗时15个月侦办的能源系统窝案,竟会演变成一场动摇国本的政治地震。 案件核心直指泽连斯基从政前的商业伙伴明迪奇——这位被指控操纵乌克兰国家核能发电公司(Energoatom)回扣网络的富商,在反腐败局突击搜查前数小时神秘离境,据信已逃往以色列。更让民众愤怒的是,涉案的司法部长加卢先科和能源部长格林丘克相继辞职的背后,竟牵扯出利用“与总统特殊关系”牟利的黑幕。

前线士兵在战壕里啃冻土豆,后方高官在基辅拆奢侈品包裹——这讽刺的画面如今成了乌克兰战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英国广播公司披露,明迪奇留下的豪宅里堆满未拆封的劳力士和爱马仕。而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加强对乌克兰电网的打击,数百万民众面临寒冬断电的威胁。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毫不客气地评价:这是泽连斯基任期内最具破坏性的事件。
腐败丑闻的冲击波迅速穿透国界,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引发连锁反应。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欧盟财长会议上当场发难:“鉴于这起案件,欧盟应该停止向乌克兰输送欧洲公民的资产。”比利时和斯洛伐克随即附和,这让原本就充满法律争议的14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援乌计划再添变数。德国总理府发言人罕见表达担忧,直言案件涉及“一个从德国获得大量支持的行业”。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的警告更是意味深长:反腐是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核心要求。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危机恰好暴露了泽连斯基与西方关系的微妙裂痕。 今年7月,泽连斯基曾试图推动立法削弱反腐败机构独立性,却在街头抗议和欧盟压力下被迫妥协。如今回头看,这似乎成了某种预兆。乌克兰英文报纸《基辅独立报》当时就批评泽连斯基“背叛了乌克兰的民主”,而现在,更多西方媒体开始质疑:任何援助是否最终都会被窃取?

展开全文
战场上的失利让政治危机雪上加霜。 俄军经过数月拉锯后突入波克罗夫斯克市中心,这座乌东枢纽城市的陷落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前线传出25人小队集体向俄军投降的消息——当士兵们得知后方腐败丑闻后,士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梅列日科议员的分析一针见血:“在国内,这起丑闻将被用来破坏国家团结;在国外,有人会以此为借口阻止援助。”
白宫的态度变化尤其值得玩味。 乌克兰前总理阿扎罗夫在11月16日透露,由于腐败丑闻持续发酵,美国正在寻找泽连斯基的潜在替代者。尽管白宫尚未公开表态,但特朗普对乌政策的反复无常早已不是秘密——他既曾威胁停止援助,又说过支持乌克兰夺回失地。这种摇摆背后,或许正反映出美国对泽连斯基领导能力的重新评估。俄罗斯政治学者梅德韦杰夫甚至断言,泽连斯基近期频繁视察前线,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治形象。
深层次看,这场危机揭示了战时乌克兰的制度性困境。 随着冲突进入第四年,泽连斯基政府在没有选举的情况下持续运作,行政系统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这迫使总统更加依赖小圈子决策,而权力集中又必然导致监督失效。乌克兰总理斯维里坚科虽然宣布将对所有国有企业进行审计,但正如反对派议员别祖格拉娅在Telegram上尖锐指出的:“泽连斯基及其亲信正在摧毁这个国家,我们正面临自2022年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反腐败机构——这个泽连斯基夏天试图削弱的对象——如今成了刺向总统自己的利剑。 庭审中播放的调查录音显示,明迪奇曾吹嘘自己能安排泽连斯基与时任能源部长会面。虽然通话细节尚未披露,但足以让民众产生联想。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显示,泽连斯基支持率仍维持在60%左右,可信任就像镜子,一旦出现裂痕,只会越扩越大。
当法国总统马克龙热情接待泽连斯基并签署新防务协议时,欧盟内部其实已经出现分化。 波兰通往乌克兰的铁路神秘被炸事件,更让局势扑朔迷离。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趁机警告,若北约攻击俄罗斯,“俄方会使用一切手段回应”。这场多方博弈中,乌克兰正逐渐失去主动权。

说到底,战时腐败不同于平常——它消耗的不是金钱,而是国家的生命线。 西方援助每分钱都对应着前线士兵的防弹衣、医院的发电机、老人们的取暖费。当这些救命钱变成豪宅里的奢侈品,损害的不仅是政府信誉,更是整个国家的抗战意志。正如乌克兰前驻美大使沙姆舒尔所言:“危在旦夕的是乌克兰和欧洲的命运,而非仅是泽连斯基的命运。”
冲突终将结束,但腐败的账单却要几代人偿还。眼下乌克兰正站在悬崖边上:要么刮骨疗毒彻底反腐,要么在内外交困中滑向更深的深渊。而对于白宫来说,或许真的到了考虑“B计划”的时刻——毕竟美国需要的从来不是某个具体领导人,而是一个能有效消耗俄罗斯实力的乌克兰。

评论